情况介绍:1963年6月23日,笔者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县石湖镇公益村羊群沟六屯。在“血统论”的年代,成分高的是被“社会压制的阶层”,父亲是富农子弟,也受限制,比我早出生三年的哥哥上学的时候经常受欺负,儿时的我个头比同龄人矮小,父母为了我免受哥哥同样的遭遇,让我和小我两岁的弟弟一起上学,觉得哥俩在一起可以免受欺负,所以,直到1973年春,也就是在笔者十周岁的时候才正式走进学校。
由于比同学们大两岁,自己觉得很没面子,因此,笔者和同学们讲自己年龄的时候故意说成比实际年龄小两岁,谎称自己是1965年5月3日出生的(这是自己的农历出生日)。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觉察到有什么不好,后来渐渐地感觉到,掩饰自己的真实年龄有害怕的感觉,后来这种恐惧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,有时甚至导致不自信。直到大学毕业之后,还原了真实年龄,归真了,恐惧感也消退了,此后自己成了一个很自信的人。
生克循环:笔者在自身年龄上造假,是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短板或不足,甚至想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,本质上是爱面子。把没有的说成有的,把有的说成没有的,本想用说谎的方式来达成叫他人高看自己的目的,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,选择和控制产生了罔效,这种掩饰的择控方式经常会做无用功,所以产生了恐惧感。随着自己的成长,年龄大小已经不重要了,发自内心承认自己的所长所短,发展起来一两个过硬的兴趣和特长,自信心建立起来了,不再有要位次等虚高的诉求,这个本真还原过程是一种坦诚的择控方式,它产生了成效,因此镇定自若了,它也是一种效能感。
从笔者的经历中不难看出,恐惧感是由掩饰的负择控模式产生了耗散作用所致,与镇定或效能感与坦面的正择控模式起了协合作用有关,改换了择控模式对事在所起的作用发生了变化,由耗散作用到协合作用的升华,就能够生产良性社会情感来克制原来的负性社会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