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格是指人的一切生命体征、特质、需求、能力和修为的总和,西方心理学称之为人格,俄罗斯称其为个性,在中国称其为性格。西方心理学认为人格是稳定并不可改变的,中国人将性格分为天性和习性,并认为天性是人的自然属性,是无法改变的,习性是后天习染的,因此是可以转化的,内因心理学并找到了转化路径和操作细则。 孔子认为君子讲中庸,并使用中庸...
妄为:意志类型是我控意志;做人上愤世嫉俗、不可为而为、纵己罔礼、唯利是图、敢做不敢当;做事的着力点是细小、专注、结果、行动、昨天、不尊他、独尊,做事的控制方法是戗化,偶尔逆化。总之,妄为就是为而必争。 拘为:意志类型是他控意志;做人上怨天尤人、可为而不为、束己囿礼、...
形我是没有生命的物质存在,也称无我,加上命我才有了生命体征,有了生命体“需”——必得用,要生存就需通过小我——“求”来使生命存活。形我、命我和小我共同组成了自我,自我再向上发展就是大我——以“爱&rdq...
忘我:忘记了自己以及与得失成败相关的期许,融入事情本身即事理之中淘乐,感受不到时间和空间存在的状态称为忘我,它是超然物外的一种人生境界,是走进去了。儿童游戏时很投入,很专注,几乎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地融入对世界本身奥妙的好奇和探索之中,所以他们非常快乐;圣人或君子真正彻悟到了这些,他们也返璞归...
大我:把人类才有,动物没有的,爱与求的平衡或爱求达到优度的境界称为义,义的基础是仁,义是在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仁义之道也就是人之道,由仁义之道建构起来的人格结构和取向,简称为义我,也称大我。更广义的“义”体现在所有对立面的合一上,如动与静、给与受、得与失、成与败的...
小我:把植物没有,动物和人类共有的欲望称为利益,对利益的诉求就是小我。小我(也称利我)是在命我的“体需”的基础上发展成为“欲求”而确立起来的,是人和动物维持其生命的需要转化来的对“物”的诉求。利我是贪婪的,欲求不止的,...
命我:无机物没有生命,有机物才会有的生命、生命体以及维持生命体的存在,如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等原生态的基本躯体所需,就是命我。水分、营养、繁殖、光照、温度、代谢和休息等等,是生命体所共有的天然属性和所需,植物、动物和人类都共同具有。命我对于植物和动物而言就是生存,对于人类而言就是活着本身。命我是由基因决定的,即刚柔之道,表现为牡牝或男女。命...
形我:把无机物和有机物共有的物质称为物在,此在(参历者或当事人)所拥有的物在,叫形我。形我是指人的身体,是形体或体相等不包含生命的物在部分,是物质属性的存在,是指人类最基本的组构部件或元素,是其他人格部分的载体。没有了人的形体,人的生命和情感、思想及行为就不复存在。形我是由天之道即阴阳之道决定的,即由太阳能否照射到的阴阳性所决定,阳光直接...
老子“无为”和孔子“乐之”思想为内因心理学提出乐为主张提供了理论起源,将老子的无为论与孔子的知之、好之和乐之论合并起来,是乐为所要表达的内涵。荀子在人贵思想基础上,对无机物、有机物、植物、动物和人类所具有不同特质的分类,是内因心理学形我、命我、小我、大我以及忘我五种不同阶梯结构或构架的...
一、老子的有为无为论 老子提出的“圣人处无为之事”,多数人的解释是圣人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情,管奎令认为老子所说的无为是不带任何功利心地乐事,忘我地作为,也就是“为而不争”——忘记自己是谁,没有了时间和空间感,完全沉浸于对事情本身的奥妙或事理的专注和钻研上,...